发布时间:2024-11-08 03:50:53 来源: sp20241108
【关键词】大元社艺术文化交流中心
【故事】湖南宁远县水市镇大元自然村,地处湘南九嶷山北麓。201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周燕和丈夫刘休在这里成立大元社艺术文化交流中心(以下简称“大元社”)。每逢寒暑假,多个高校的志愿者会来这里教孩子们舞蹈、声乐、写作等。8年间,大元社直接服务了8000余名留守儿童,以艺术陪伴他们成长。
【点评】
“那里有很多的画/那里有很多的书籍/优美的环境/我们在秋千下玩耍/快乐的大元社……”女孩芳芳用一首小诗,表达对大元社的喜爱。
周燕和刘休创办大元社的初衷与动力,源自儿时的经历。年少时,周燕家乡有不少人外出务工,一些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周燕也是其中之一。刘休就是土生土长的大元村人,也曾在村中留守。2015年,两人回到村子时,全村470多人中有超过300人在外打工,儿童留守现象依然普遍。他们深知留守儿童在教育资源与精神生活上的相对匮乏,因此决心为他们打开一扇艺术的窗口。因为自己曾淋过雨,于是无私为他人撑伞,这是暖心的共情,亦是爱心的传递。
大元社在当地民政部门和社会力量帮助下,整合古琴工坊、露天剧场、森林图书馆等多处空间供孩子们学习。与瑶族老人一起唱瑶歌,搭建天马行空的装置艺术,筹办乡村艺术节……在这一方天地,孩子们与年龄相仿、背景相似的小伙伴们一起徜徉于艺术的海洋,用眼睛、用手、用身体去感悟,变得更加阳光、自信。艺术如同甘泉,沁润着渴望的心灵,浇灌着孩子健康茁壮成长的土壤。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实现县域基本均衡发展,乡村教育的短板已不是条件短板,而是功能短板。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儿童等重点群体的关爱保护,有赖于优质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下沉。美育具有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等重要作用,是补足乡村教育短板的重要方面。近年来,从乡村美育“空中飞课”行动,到走进乡村的“流动美术馆”,各地推出一系列切实举措,有效提升了乡村孩子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当前,人们对美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类似大元社的公益实践也越来越多。在重庆,四川美术学院教师王天祥探索艺术参与乡村改造的“柳荫计划”,将废弃仓库改为艺术仓库,为村里儿童建起“星星美术馆”;在云南,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康瑜发起诗歌教育公益项目,为超过17万名乡村孩子送去了诗歌课;在贵州,中国美术学院“乡村艺课”项目走进小学,开设传统书画、创意版画、沙画等丰富课程……志愿力量的点点星火,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为乡村美育提供了有益补充。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相信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定能让更多乡村孩子拥有更加充盈的精神生活,成为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24日 05 版)
(责编:李依环、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