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1 02:49:52 来源: sp20250111
“家门口就能检查、配药,再也不用来回跑了!”江西贵溪市高坂村76岁的李大爷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需要每月复查配药,自从镇上有了慢性病管理中心,他看病方便多了。在这里,患者可以享受“筛查—评估—干预—治疗—康复”一站式服务,不仅就医体验大为改善,看病负担也有所减轻。
群众身边的慢性病管理机构越来越多,是不断推动医疗资源下沉的结果,也是慢性病防治体系不断完善的体现。近年来,从完善慢性病监测体系,到推进慢性病分级诊疗,再到建成数百个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我国全面实施综合防控策略,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国的慢性病防治服务体系,重大慢性病患者过早死亡率稳步下降。
与此同时,我国还针对重大慢性病开展攻坚行动。不久前,继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之后,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个部门发布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行动实施方案。至此,我国对四大慢性病均已出台专门行动方案。不断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让防控工作更科学、更精准。
也要看到,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全国居民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超过85%,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提升慢性病防治能力,是当务之急,也是艰巨挑战。
降低慢性病风险最有效的方式,是推动防治关口前移,加强早期筛查、早诊早治。实现这一目标,要进一步推动慢性病防治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医生的慢性病管理能力,并完善医保和救助政策,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合理就医秩序。
在四川石棉,当地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依托县域医共体的专家和团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慢病管理“医保服务包”改革,不仅让慢性病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服务,还提高了医保基金使用效益。以基层为重心,统筹各方资源,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才能把慢性病患者留在基层,让他们就医更便捷、负担也更轻。
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与经济、社会、人口、行为、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这决定了慢性病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将健康理念融入所有政策。近年来,从深入开展减盐、减油、减糖和“体重管理年”等专项行动,到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大血压、血糖、血脂“三高共管”力度,再到将慢阻肺监测纳入居民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工作内容,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深入推进,让群众健康素养不断提升,慢性病防控环境显著改善。从改善生活方式入手,建立层级预防、规范管理模式,就能营造出更有利于慢性病防治的社会环境。
慢性病防治事关家庭幸福、民生福祉,是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当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超过78%,其中不少人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且慢性病患病呈年轻化趋势。进一步完善慢性病防治工作机制,织密防治服务网络,调动社会和个人参与积极性,定能不断提高居民健康预期寿命,有效降低慢性病治疗的经济负担,更好满足群众健康新期待。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12日 05 版)
(责编:岳弘彬、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