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20:49:36 来源: sp20250110
中新网 9月26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张尼)“只要农业做好了,既能肥地又能肥人,又能养护环境,它是一个多赢的体系,所以农业绿色发展大有作为。”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在一场活动中如此评价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在他看来这不仅仅事关农民一个群体。
农业绿色发展不光是农民的事
近日,由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主办的“2024产学研融通创新活动”生物育种专场现场活动在北京举办。活动聚焦生物育种产业发展,旨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生物育种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增进参与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以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为我国种业振兴战略行动注入动力。
张福锁在活动上强调,“农业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它不是封闭的环境,而是漏气、漏水和漏肥的,因此需要想办法减少漏水、漏肥,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他解释称,尽管我国农业保障了粮食安全,但是产量和效率仍然不够高,投入和环境代价非常高。比如,氮肥本身来自大气中的氮气,通过技术用高温高压将氮键拉开,将其变成氨态氮、硝态氮等活性氮,这是工业上一项伟大的创造,但如果氮肥施用不合理,最终会造成大量浪费和污染。
在他看来,农业的责任是既要生产粮食、能源原料,还要保护地球,但这样的责任并不能全部推给农民,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的责任比农民大得多。要保护地球,就要实现农业绿色转型。”
张福锁强调,绿色发展需要实现三个以上的多目标协同,既粮食增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人类生活大幅改善。
坚持可持续的高研发投入
农业绿色发展需要锻长板补短板。
“过去我们主要关注水肥管理和栽培管理技术,然而我们认识到良种和绿色投入品都非常重要,良法和智能装备一体化更加关键。”
张福锁表示,希望绿色技术能够充分发掘土壤和生态环境的潜力,通过智能技术装备化,既能弥补短板,又能强化系统,最终实现绿色转型。
他同时强调,农业绿色发展是多目标协同、多学科交叉和多主体融合的过程,这涉及育种、栽培、养殖、加工等多个环节,单一技术无法解决问题,因此需要在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多下功夫。
谈及创新,中关村量子生物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林敏告诉记者,现在的科技进步非常大,但是创新与产业需求两张皮的问题仍有待解决。
“要真正去做原创,要有满足市场需求、符合产业未来发展的技术和成果。”林敏说。
在北京创种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李军民看来,农业是一个辛苦的行业,以种业为例,虽然其被视作农业的芯片,但是收获成果可能要“十年磨一剑”,因此要“坐得住冷板凳”。
同时她强调,要注重人才资源,通过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合培养优秀人才等模式,储备行业人才,同时要坚持可持续的高研发投入。
据悉,该活动前期面向生物育种产业科技领军企业、重点科研单位征集了生物育种相关产业问题及解决方案,遴选出的16项优秀方案在现场活动展示,多项优秀技术成果实现了落地签约。(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