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04:08:48 来源: sp20241115
19岁那年,从技校毕业后,我来到天津港工作,成为一名拖车司机。到现在,一干就是26年。从刚毕业的学生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是我一直以来的坚持。
我驾驶的拖车长20米、宽3米,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家伙”。如何在码头货场灵活穿梭、安全高效完成货物运输,是我工作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困难面前,唯有勤学深钻。吃饭时,把碗看成拖车、在筷子间通过,研究运行轨迹;扫地时,把扫帚当成拖车,观察转弯角度……我将拖车操作整套流程分解成40多个要素,挂几次挡、转几次头,里面都是学问。通过不断摸索、一次次实践,我总结出快、准、稳的工作法,每个细微环节都能精准操作、分秒不差。
这些年,新技术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会驾驶,还要勤学习、会创新。2021年,天津港建成了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我又迎来了新的挑战——给码头上的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当“师傅”。
我的“徒弟”不简单,能够自动驾驶、实现厘米级精准定位,但起初就像新手,什么时候该减速、什么时候该变道,容易“蒙圈”。作为有20多年经验的拖车司机,我的操作方法派上大用场。我和团队一起,把多年研究的操作方法和驾驶技巧标准化、数据化,在程序员帮助下“翻译”成一列列代码、一道道指令。经过反复测试,这些机器人“徒弟”依靠5G、北斗等自主技术,已实现L4级无人驾驶,作业效率不断提升。
伴随着天津港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建设步伐的加快,我感觉自己能干的事儿越来越多。现在,我还在持续努力学习,前段时间,我考取了人工智能训练师的证书。
如今,青年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书写更多精彩故事。
(作者为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4日 19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