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8:53:15 来源: sp20241122
2024年9月8日,青茂口岸迎来开通3周年。三年间,青茂边检站累计验放出入境旅客约6800万人次,年客流量持续位居全国前列。青茂口岸已逐渐成为广大出入境旅客往来珠澳的“热门通道”,粤港澳大湾区 “一小时生活圈”照进现实。
科技赋能,人员往来按下“加速键”
“我们家几乎每个周末都从青茂口岸通关,去内地探亲或旅游,已经去过广州、中山、惠州等十几个城市了,这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跟同城一样便利。”祖籍广东佛山,家住澳门青洲的陈先生9月7日一大早带着一家四口来到青茂口岸,准备开启周末之旅。得益于青茂口岸的“合作查验 一次放行”通关模式,陈先生一家从澳门家中出发经青茂口岸到城轨珠海站坐车,整个通关过程不到15分钟。
据悉,青茂口岸是第五个珠澳陆路口岸,是国内电子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口岸,90%的查验通道为快捷通道。“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最早的设计图就出自这里。
智能化通关,是青茂口岸的一大亮点。早在建设之初,青茂口岸便以打造电子化、智能化口岸为定位,设置了100条合作快捷查验通道和12条传统人工查验通道。依托“合作查验 一次放行”模式,边检部门实现快速高效验放,让粤澳距离以“秒”计算,旅客最快可在20秒内完成通关手续,通关体验更“丝滑”。
2023年上半年,为方便跨境学童群体通行,青茂边检站根据其身高特点,在跨境学童专用快捷通道特意设置安装了低位摄像头,并调整摄像头摆幅,让跨境学童通关照片采集更加智能精准,通关效率较开通之初提高了近30% 。
“我们每天会对所有场地的快捷通道和机房巡检至少3次,全力确保查验设备高效运转。”该站技术民警孔维亮介绍。
3年来,随着青茂口岸软硬件查验设备进一步优化升级,内地和港澳人员跨境往来更加便利,粤港澳大湾区“硬联通”能力进一步提升。
全天守护,湾区生活更添“烟火气”
“想多看会儿烟花、想多吃点儿夜宵、想和朋友多聊会儿天,担心时间太晚口岸闭关,大可不‘闭’。”今年春节期间,一条发布在媒体平台的青茂口岸宣传视频引起了旅客共鸣,被广泛转载。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战略定位之一。24小时对外开放的青茂口岸,与广珠城轨珠海站、珠机城际珠海站无缝对接,吸引不少内地旅客跨境出游,也为港澳居民畅享“双城生活”的“烟火气”提供了便利。
从网络上搜索去澳门的攻略,青茂口岸一定是排名前列的选择,无论是从该口岸到澳门国际机场,还是赴澳门自由行,这里能都带来经济便捷的体验。而港澳居民经青茂口岸不仅通关方便快捷,而且到大湾区内地城市短途游,或转乘去往全国各地都非常方便。今年9月8日起,该口岸还开放了内地居民持用2023版电子因公往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通行证通关权限,大大便利了持因公证件往来内地与澳门公务出行人员出入境。
“ 现在到珠海走亲访友,都是说走就走,再也不怕太晚没法过关到澳门了。”青茂口岸开通3年来,澳门居民林先生及家人变成了口岸的“常客”。
“三年来,我们不断优化勤务模式,积极推行用警效能集约化、勤务组织扁平化,充实执勤警力,全力守护口岸安全顺畅。”青茂边检站边防检查处处长彭嘉介绍。
如今,经口岸进行商务交流、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的旅客络绎不绝,研学团、旅游团、跨境学童等各类团体接踵而至,越来越多的旅客选择从青茂口岸通关,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愈见繁荣。2024年,口岸客流量达2000万人次的时间较2023年提前了近2个多月;在刚刚过去的暑假,口岸客流持续高位运行,单日客流量最高达到11.3万人次。
竭诚为民,优质服务架起“便民桥”
既要基础设施“硬联通”,更要民心交融“心联通”。青茂边检站的方法就是多替群众想一步,便民服务更到位一步。3年来,该站先后推出低工位学童人工查验通道和合作快捷学童查验专道、紧急救援绿色生命通道、学生研学团沟通服务机制等系列暖心惠民举措,并成立“春风护学组”、“法治驿站”等服务一线旅客的团队,让通关充满人情味、幸福感,获群众频频点赞。
“有你们真好!” 今年3月21日,一名旅客给青茂边检站指挥中心打来电话,随后寄来一面印有“尽职尽责热情为民 失而复得温暖我心”的锦旗。此前不久,这名旅客在通关时不慎遗落钱包,内含有身份证、银行卡及数千元现金,执勤民警发现后,通过倒查录像几经周折联系到他并将失物完璧归赵。这份贴心让旅客深受感动。
“谢谢你们救了我!” 7月29日,青茂口岸一名突发疾病、濒临昏迷的澳门籍旅客被送至青茂口岸,需要紧急入境珠海急救。珠澳双方同时开启“绿色通道”,用最快速度协助患者及随行人员顺利入境,并一路护送患病旅客上救护车,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事后,该旅客及家属专程致电向青茂边检民警表示由衷的感谢。
通关“加速度”,服务有温度,三年来,青茂边检站护航跨境学童350万余人次,联合澳门警员累计开展跨境救助、寻物寻人、政策解答、需扶助群体陪护等1000余人次,国门温暖进一步传递。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治家
通讯员: 朱金辉
(大洋网)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