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11-19 06:10:06 来源: sp20241119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探索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不断推进金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新时代新征程,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持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更加精准高效支持科技创新,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发挥资源配置枢纽作用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的先进生产力质态。金融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枢纽,可以激发生产要素活力并引导其顺畅流动,在促进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持。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具有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通常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因此离不开风险投资、耐心资本等金融资源的支持。金融是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能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规避化解创新风险。通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协同发力,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从研发阶段的实验设备购置、科研人员薪酬支付,到成果转化阶段的生产线建设、市场推广等各个环节,金融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机构通过提供风险投资、科技贷款等方式,为科技型企业注入资金,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为产业升级提供支持。金融对产业升级的支持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依托。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载体,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够为生产力跃迁提供重要支撑。金融通过引导资金流向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能够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及时产业化,提高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水平。通过充分发挥风险投资、耐心资本的作用,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发挥金融投资在科技成果评价中的作用,从而带动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升级。

  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支持。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金融加大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助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通过加大绿色信贷支持力度,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工业绿色发展指导目录和项目库,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加强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引导企业有效开展绿色转型和技术改造。在当前全球倡导绿色发展的背景下,金融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持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赋能新质生产力现实路径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承担着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功能,可通过以下途径推动科技创新,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提供融资服务,满足多元需求。金融体系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为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是支持创新型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这些资本具有高风险承受能力和长期投资意愿,适合支持高成长性的创新型企业。许多科技型企业的早期发展都得益于风险投资的支持。金融机构开发的创新债券、绿色债券、社会责任投资基金等特色金融产品,专门支持新技术、新能源、环保等创新领域发展,充分满足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

  分担创新风险,提供保障机制。科技创新因其高风险特质,迫切需要金融体系提供相应的风险管理工具。保险等金融工具可有效转移创新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为创新型企业提供风险保障。专利保险则可以帮助企业应对专利纠纷,鼓励企业积极进行专利申请和技术创新。汇率和利率对冲工具帮助国际化的创新型企业应对汇率和利率波动,降低财务风险。通过多样化的融资渠道,金融体系为企业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降低了创新型企业面临的资金链断裂风险。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效率。金融市场通过价格信号和信息传递机制,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资本市场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渠道,使高成长性企业能够迅速获得发展所需资金。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完善,促使社会资本可以更精准地流向最具创新潜力的领域。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也为投资者和企业准确判断市场需求提供了有力依据,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度应用,不仅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更重塑了金融服务模式。金融机构能更准确地评估创新型企业的信用风险,从而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传播知识技术,加速创新扩散。金融体系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推动知识和技术的广泛传播,加快创新活动的扩散速度与应用进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专利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工具,使创新型企业可以利用其技术和知识产权进行融资,加速技术的商业化应用。金融全球化促进了跨境技术转移和创新合作。通过国际资本流动和金融机构的跨境业务,创新型企业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全球市场的技术、人才和资金资源,从而显著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构建创新生态,培育创新土壤。金融体系是创新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金融机构积极拓展服务模式,以风险投资、天使投资为创新型企业注入启动资金,通过创业孵化器和企业加速器等工具为其提供成长空间,从不同阶段助力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政府发挥引导作用,以政策为创新活动保驾护航,通过设立创业基金、提供担保贷款、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激发创新活力,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各方协同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奠定坚实基础。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充分发挥金融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支持作用,关键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从金融调控、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及金融基础设施等多维度全面推进,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需求进行改革创新,从而使更多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并实现高效配置。

  优化金融调控体系。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各类政策协调配合,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确保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财政政策通过政府投资基金、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等手段,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发挥作用。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设立专项基金并优化运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专项基金投入,优化基金的管理和运作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投资回报率。实施税收优惠与财政补贴政策,对金融机构开展科技金融业务给予税收优惠。

  发展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市场是资金供需对接的核心平台,建设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强化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等不同层次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为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大力发展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场外市场,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股权托管、转让、融资等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强场外市场与场内市场的衔接,建立转板机制,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机联动。二是推动债券市场创新。鼓励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包括高收益债券、可转换债券、永续债券等,满足科技型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对于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的企业,在债券审批、发行条件等方面给予适当放宽和支持,降低企业的发债门槛和融资成本。同时,建立债券市场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加强对债券投资者的保护。三是培育和发展风险投资市场。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政府可以通过设立母基金、提供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早期科技创新项目的投资力度。加强风险投资机构的行业自律和监管,规范投资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健全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机构是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主体。一是推动银行系统创新。银行作为金融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应积极创新信贷模式,推出科技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产品,更好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鼓励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或科技支行,专门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专业性和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二是加快证券中介机构发展。证券机构应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加强对科技型企业的研究和分析,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上市辅导、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等服务,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融资策略和发展战略。积极推动证券公司开展直接投资业务,与风险投资机构合作,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支持。三是促进保险机构创新保险产品。推出科技保险产品,为科技型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提供风险保障,包括研发费用损失保险、关键设备保险、产品责任保险等。建立科技保险的风险评估和定价机制,根据科技型企业的风险特征和保险需求,合理确定保险费率和保险条款。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体系要与时俱进,确保金融体系稳健运行。一是加强包容性监管。监管政策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金融创新,对新兴业态和创新型企业给予更大包容度,支持其发展壮大。针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制定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和标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对科技型企业融资的监管要求,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二是加强金融风险监测与预警。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对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风险的识别和防控。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各类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三是推动金融科技应用与监管创新。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和精准度,如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对金融交易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识别潜在的风险点。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构建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是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要提高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质量,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一是创新普惠金融与养老金融产品。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可为中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丰富养老金融产品有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为老年群体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二是积极发展耐心资本。通过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支持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更多地投向科技创新。三是创新保险产品。开发科技保险、知识产权保险、绿色保险等创新保险产品,降低创新型企业面临的风险,为支持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构建金融基础设施体系。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交易和运行的“道路桥梁”,是金融稳健高效运行的基础性保障。要健全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加强统筹规划,完善监管标准和运营要求,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互促进。一是推进金融科技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发展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确保支付清算、征信、交易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二是提升金融服务数字化水平。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增强金融体系的适应性和包容性。三是保障金融信息安全。建立健全金融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金融数据的保护,防范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坚定维护金融系统安全。

  (作者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