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9 02:05:27 来源: sp20241119
关末
高考志愿填报正在进行,人工智能成了热门专业之一。据报道,眼下全国有498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09所高校成功备案或申报“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
新风口出现,往往直接影响高校招生“行情”。这些年,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愈发广泛,高校青睐于此可以理解,但一哄而上也未见得就是好事。人工智能是个复杂的交叉学科,需要生命科学为算法创造原型,需要数学、统计学等奠定理论基础,还需信息技术、自动化等提供工具……办学并非易事,但在增设相关专业的众多高校中,既有综合性院校,也有以师范、文科见长的院校,其师资力量多由相近专业组合或拼凑而来。这能否真正培养出对口人才,恐怕得打个问号。
再从过往经验看,一窝蜂抢开热门专业的结果普遍不尽如人意。互联网热了,“遍地”计算机学院;基建项目多了,土木工程爆红;经贸火了,金融专业又成了“香饽饽”……甫一开始可能是“分高者进”,可几年后除了那些积淀深厚、办出特色的,不少都成了“调剂大户”。更有一些专业因一时过热,最后出现人才饱和、供大于求的情况。有人统计,近年来我国高校撤销最多的专业,大多正是10多年前新增最多的专业。
开设专业当然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但切莫一味跟风、贪大求全。必须看到,一个专业从概念到落地,广纳生源其实是最后一步,在此之前需要课程、硬件、产业等完整的配套支持,方方面面的投入相当巨大。正如考生选择专业一样,高校也得结合自身优势、特色进行审慎考察,充分评估开设新专业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人才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潜下心来,因地制宜,方能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的互相匹配。
去年,教育部对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进行改革,明确要求到2025年优化调整20%的专业,新设一批、淘汰一批。为求新还是为追热?要打牢根基还是要一时噱头?这是很多高校应该冷静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长期课题。(北京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