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生产所需 精研焊接技艺(聚焦产业工人队伍)

发布时间:2024-11-19 00:34:49 来源: sp2024111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如何培育更多新型技能人才?为了更好匹配人才供需,产教融合如何加强?本版今起推出“聚焦产业工人队伍”系列报道,挖掘不同领域技能人才的成长历程,展现各地在完善职业教育制度、拓宽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上的实践探索。

  ——编  者

 

  国产大飞机一飞冲天,中国高铁叫响全球,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摘取造船业“三大明珠”……这些超级工程、国之重器的背后,离不开焊接技师的“绣花功夫”。焊接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造船、建筑及机械制造等工业领域。

  以焊枪为针,以焊条为线,在金属上“绣花”,焊接技师如何提高本领,在生产一线练就一技之长?如何办好职业教育,对接学生所学与生产所需?记者到四川、陕西、内蒙古进行了探访。

  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秦建——

  “焊接讲究精益求精,要对自己苛刻一点”

  身穿阻燃服,戴上安全帽,站在抽水蓄能机组座环前的秦建手持操作面板,输入指令,调整参数。紧接着,上方的红色机械臂开始运转,触到座环焊缝时,焊花飞溅。“有了机械臂助力,效率高了不少。机器焊接时我们要盯紧,程序出错时可以及时调整。”扣上电焊面罩,秦建一边观察机械臂操作情况,一边介绍。

  作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焊接分厂高级技师,秦建最近忙得脚不沾地。“多个项目齐头并进,有的是座环,有的是主轴。工件结构和材料不同,焊接方法也不同。”从手工电弧焊到气体保护焊,从窄间隙埋弧焊到机器人焊接,38岁的秦建早已驾轻就熟。他焊接的轴类件合格率达100%,转轮超声波检测合格率98%以上。

  从一窍不通,到钢上“绣花”,20年来,秦建不断钻研,打磨技艺:为了掌握焊接技术,利用业余时间,用分厂废弃的边角余料,练习不同角度、不同材质的工件焊接;为了找准焊接方法,每次工件开焊前,都会查阅图纸、工艺文件,牢牢记住图纸的技术要求、工艺规范与质量标准。“焊接讲究精益求精,要对自己苛刻一点。”这是秦建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正是凭着这股韧劲,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近年来,车间批量化引进焊接机械臂组,秦建意识到与时俱进的重要性。他不仅自学机械专业英语,还掌握了绘图和仿真模型软件。

  在秦建看来,电焊最需要的是韧劲。任何时候,都得耐着性子,持好焊枪,熔敷焊丝,层层填充。他胳膊上的伤疤,是焊接时铁水下滴、穿透手套后烫伤皮肤留下的痕迹,“习惯了,再痛都得忍。手抖容易产生气泡,影响焊接质量。”

  如今,东方电机有各类技能人才2300余人,其中,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队伍比例67%。企业不断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和平台,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通用工种高技能人才技能提升专项培训。通过发放训练津贴,技能人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升。

  陕西建设技师学院任斌——

  “技术规则烂熟于心,才能保证焊接质量”

  陕西建设技师学院的实训基地,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里焊花四溅。

  一台氩弧焊机前,任斌设置好焊接电流等工艺参数。随后,他左手持焊丝,右手持焊枪,调整好姿势和角度,引弧声响起,焊枪在不锈钢管上缓缓移动……

  “每个试件、每条焊缝、每种焊接方法、每个焊接位置都有工艺参数。焊缝的高低、宽窄会影响焊接质量。技术规则烂熟于心,才能保证焊接质量。”放下焊枪,任斌直了直腰说。

  20岁的任斌是陕西建设技师学院焊接加工专业实习教师。在今年7月举办的第一届黄河流域职业技能大赛焊接赛项中,他获得银牌。8月,在陕西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西安市选拔赛中,以第二名的成绩获得省赛参赛资格。目前,他正积极备战决赛。

  “当前,焊接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的市场需求量不断上升,且多供职于大型制造业企业,福利待遇优厚。”陕西建设技师学院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朱锡霞说。良好的就业前景,吸引任斌选择了焊接专业。

  学习不断深入,任斌对能为火箭焊接关键部件的顶级焊工高凤林充满崇拜之情。为此,他在专业技术的学习上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和汗水,最终以“理论+实操”双满分的成绩进入了学院焊接集训队。

  朱锡霞是集训队的专业带头人、高级讲师,她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各类技能大赛一等奖。

  多年来,该学院焊接加工专业与企业互派教师和骨干,制定培养方案。“产教融合的模式不仅锻炼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朱锡霞说。

  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企业对焊工岗位的要求更高了。近年来,学院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各类机器人焊接技能大赛,学生们需掌握焊接操作,还要具备编程能力。“这是发展的趋势。”朱锡霞说。

  呼伦贝尔技师学院刘英爽——

  “只要焊枪在手,就要对每一条焊缝负责”

  晚上10点半,结束了一天的实训,刘英爽回到宿舍,蹲在地上休息。有床不躺,有凳不坐,为啥偏偏要蹲?刘英爽说:“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最初是为了练习蹲着焊接的动作,时间长了渐成自然。”

  今年25岁的刘英爽,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一个农民家庭。初中毕业那年,他决定学习一门技能,早点挣钱养家,于是进入呼伦贝尔技师学院焊接专业学习。

  焊接主要是完成金属零部件的连接,对工艺要求很高,既需要体能,又要做到眼明、心静、手稳。刘英爽身形瘦小,刚开始,别说搬动几十斤重的构件,就连焊枪都拿不稳。“操作中经常手忙脚乱,眼睛还时常被电弧打伤,身上更是被焊花烫出一处处血泡,痛痒难忍。”刘英爽回忆。

  为了尽快掌握焊接技能,刘英爽每天晚上坚持在胳膊上吊秤砣、用手托砖头。焊接最常见的动作是蹲姿,他日常学习生活时也尽量蹲着。如今,刘英爽能手持焊枪连续工作四五个小时。

  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刘英爽成为出类拔萃的学员。为了进一步提高技能,他选择参加比赛。

  每天12小时的高强度训练,需挑战各种材质和工艺焊接技术。从碳钢到不锈钢再到铝合金,平焊、横焊、立焊、仰焊,每个动作练到极致;手工焊、氩弧焊、气保焊,每种技术运用自如。“只要焊枪在手,就要对每一条焊缝负责。”刘英爽说。

  在第一届黄河流域职业技能大赛焊接赛项中获银牌后,刘英爽在8月下旬举办的内蒙古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上担任了裁判员。这几天刚回学校,他又投入了紧张的实训,为明年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苦练基本功。

 

  本期统筹:徐  阳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09日 13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