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7:40:11 来源: sp20250108
11月3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南广场。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新华社上海11月8日电 题:迎来做生意的黄金季——外国展商的中国“进博首秀”
新华社记者
左手拿洪都拉斯国旗,右手紧握一株四叶草,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吉祥物熊猫“进宝”被印在了洪都拉斯国家馆的蓝色纪念贴上。一旁展台前的洪都拉斯商人赫克托笑意盈盈地看着排队领贴纸的人们。
他身后62款为中国市场特制的杜松子酒,成为最有力的招商广告。
“已经收到了很多洽谈意向,我对完成目标充满信心。”踌躇满志的赫克托希望通过进博会寻找合作伙伴,并在名片上加印一个中国办事处地址。
作为第六届进博会主宾国之一,洪都拉斯40多家“新伙伴”组团来华。中国和洪都拉斯在今年3月建交。“这给本国企业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往后每一年的进博会都将成为洪都拉斯人民期待的经贸盛会。”洪都拉斯总统府事务部部长鲁道夫·帕斯托尔说。
11月7日在进博会国家馆拍摄的洪都拉斯展台。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上海进博会是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旨在推动高水平开放,让世界共享中国14亿多人的大市场机遇。
2018年首次举办以来,前五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近3500亿美元,约2000个首发首展商品亮相。今年有500多家中小企业首次签约参展,400多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集中亮相。
“首展效应”“首发经济”正在日益成为全球客商津津乐道的进博特色和提振世界经济的中国动能。
“已经售出!”开展不到12小时,美利肯集团展区内,面积150平方米、重450公斤的数码针染地毯被提前锁定,即将入住它的“北京新家”。美利肯亚太区总裁赵晓东用“值了”形容企业的进博首展。
“几乎整个中国大市场都摆在了我们面前。”赵晓东说,短短几天就已接触到不少来自中国中西部地区或三四线城市客户,公司在华市场的机遇之门越开越大。
11月5日,在第六届进博会消费品展区宝洁展台,工作人员介绍全球首发的“记忆蜂窝”创新纸质柔性包装产品。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越来越多的参展商也成为“投资人”,他们不仅看重中国超级大市场订单,更看好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产自哈尔滨黑土地的棉麻衣、回收塑料制成的焕新鞋子……首次亮相进博的日本知名消费品牌无印良品带来5000多件在中国投资生产的本土化商品。
在华学习、在华成长,是无印良品(上海)公司首席市场营销执行官邵恬宜眼中“独一无二中国市场”的关键词。
遥遥领先的数字化进程助力即时零售业务覆盖全国90%的门店;种类繁多的本土特产给予设计师无限想象空间;14亿多人的庞大消费群体让公司每年新增门店50多家……“这种史无前例的机遇,只有在中国才得以感受。”邵恬宜感叹。
在美国加州巴旦木协会中国区顾问张慧贤看来,首次参展进博会,“就是要把中国的真实情况带回去,让众多美国企业更准确地把握机遇、深耕中国”。
连续举办六届的进博会之所以全球瞩目,不仅是因为中国市场的强大磁力,更是因为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进博会为国际企业提供了拉手合作平台。
“我们都是‘乘客’,希望搭乘‘一带一路’快车,将产品经由中国运向全球。”与马耳他水产资源公司首席执行官沙隆一同进行“首秀”的,是两条来自地中海的硕大蓝鳍金枪鱼。
得益于中国市场开放成果与互联互通成果的结合,沙隆的生鲜能够在3天内端上中国消费者的餐桌,“这实实在在地帮助和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据悉,超过1500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企业签约本届进博会企业商业展,总展览面积近8万平方米,面积较上届增长约30%。
11月7日,展商在第六届进博会国家展委内瑞拉展台展示朗姆酒。新华社记者 李梦娇 摄
瞄准中国假日消费潜力赛道,俄罗斯旅行公司“俄旅行”总经理尤利娅带着101条旅游线路,写下了此次进博之行的心愿清单——推广新产品、结识新朋友、变成“回头客”。
展期过半,本届进博会达成合作意向近600项。“中国人把秋天形容为金秋,在进博会,我们也迎来了做生意的黄金季。”尤利娅说。(记者马欣然、黄泽晨、王越、许晓青、程潇)
(责编:刘洁妍、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