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月映照海峡情——在台大陆乡亲的中秋寄思

发布时间:2024-12-01 00:26:16 来源: sp20241201

  客家青年朱鹏钧在海峡客家中秋文艺晚会上献唱(9月5日摄)。新华社发

  新华社台北9月17日电(记者王承昊、傅双琪)又是一年中秋月圆时。家住台北的杨名权拨通了老家云南堂哥的电话,相隔海峡遥寄祝福,耳边熟悉的乡音是杨名权在中秋最想听到的音符。故乡,是在台湾的大陆各省份乡亲最牵挂的精神归属,每逢中秋,心头自是生起“天涯共此时”的感怀。

  今年,台湾取消了以往的中秋3天连假,仅在17日放假1天,但节日氛围丝毫未淡,思念促使人们依旧相聚团圆。16日,数百位祖籍闽粤的客家乡亲从两岸各地赶到台北,共赴中秋团圆宴。

  “客家民系历史上不断迁徙,但敬重传统、慎终追远,始终是我们的一大特性。”台湾客家总商会副秘书长黄晨龙表示,在中秋佳节组织这次“大团圆”,是要让在台客家人时刻牢记自己根在哪里、源于何处。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一代代大陆各地民众迁移宝岛、开发台湾。先辈们跨越台湾海峡的艰辛,让台湾民众更加珍视团圆的意义。

  回忆儿时中秋节,高雄市山东同乡会理事长刘华诚感慨万千。“我父母都是青岛人,来台湾后很长时间与故乡亲人音讯全无,每逢中秋难免更添乡愁。”刘华诚说,当年中秋节父母一定会对着家乡的方向,遥祭祖先,那是他们心底最柔软的真情流露。

  祖籍甘肃庆阳的李正言对家乡的描述是“既遥远又怀念”。“台湾在东南,我的家乡在西北,相隔千余公里,所以‘遥远’。”李正言说,他父亲20世纪20年代离开甘肃来到台湾,之后再未能回到故土,时常对他讲起家乡样貌。“乡愁系于土地,也在系于人,我怀念的是自己的祖籍地,也是过世的父亲。”

  月圆时更盼人团圆,这是古往今来中秋节蕴含的永恒密码。台湾诗人余光中曾在《中秋》一诗中问道“为什么圆晶晶的中秋月要一刀挥成了残缺”,感叹“默默是我的白昼惊短,悠悠是苦你的夜长”。

  台北市云南同乡会理事长杨名权参加2024年云台中秋茶话会(9月10日摄)。新华社发

  月是故乡明,台胞们对大陆原乡的思念,催生出遍及台湾各县市的同乡团体,在春节、清明、中秋等节日常常会举办活动。对老一辈而言,同乡团体是疏解乡愁的精神家园;时至今日,则是延续血脉连结、拉近两岸心灵距离的桥梁。

  杨名权今年刚接任台北市云南同乡会理事长,中秋前夕带领在台云南乡亲回到故乡,在昆明参加2024年云台中秋茶话会。“大家在中秋佳节见到这么多乡亲,心中无不满溢欢喜。”杨名权说,“两岸同胞同宗同源、血脉相连,中秋是两岸中国人共同的节庆,一起过节时天然的亲近感是那么强烈。”

  家住苗栗的客家青年朱鹏钧不久前跟随台湾客家总商会,在福建龙岩举办的海峡客家中秋文艺晚会中献唱歌曲《勇敢的客家人》。

  “这是我第一次到大陆的客家人聚居地,感觉新鲜又熟悉。”朱鹏钧在这次行程中与几位大陆客家青年交流,“大家一起表演互动、共迎中秋,我能感受到中华文化在两岸年轻人当中的传承。”

  谈及最爱的中秋节活动,朱鹏钧选择了烤肉。这是台湾特有的一项中秋习俗,“一家烤肉万家香”,月圆人团圆恰是中秋应有之意。

  象征团圆的还有柚子,闽台地区方言中,“柚子”谐音“佑子”“游子”。日前,一批台湾文旦柚搭乘“台北快轮”来到福建平潭。60余吨圆圆的柚子,散发淡淡清香,承载了两岸同胞的深切祝福和团圆相聚的美好期盼。

  天上月圆,人间团圆。李正言正在上大学的子女回到台北家中,阖家团圆过中秋。十余年来,李正言回过那“既遥远又怀念”的甘肃故乡十余次,也曾带子女前去寻根祭祖。

  一轮明月照家国,祈愿骨肉至亲团圆,两岸无离散,莫再只叹“千里共婵娟”。

(责编:刘叶婷、崔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