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讲述“东北故事”承载历史与现实 期待与读者最曼妙的相遇

发布时间:2024-12-30 02:00:38 来源: sp20241230

   中新网 北京1月24日电 (记者 应妮)日前由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东北故事集》,收录了著名作家迟子建近年来创作的三部钩沉东北历史的中短篇小说。作家以其不同寻常的历史纵深感,与人的命运感无缝对接,使小说的宽度和厚度大大拓展,呈现出大家风范。

迟子建《东北故事集》书封。 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此前迟子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新书出版的消息时说,“即将踏入60岁门槛的我,有40年是在小说的岁月中,可见虚构是多么迷人,多么有生命力!”值得一提的是,封面小画由迟子建亲笔绘就,她感谢亲爱的读者,并在全书结尾写道,“作家和读者最曼妙的相遇,一定是在故事中。”

  在新作中,迟子建将“东北史”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承载小说的双轨,一条是历史,一条是现实”:《喝汤的声音》聚焦海兰泡惨案,述说哈喇泊家族三代人在黑龙江畔的生死传奇与爱恨情仇;《白釉黑花罐与碑桥》以宋徽宗的幽囚岁月为切入点,展开一场亦真亦幻的相拥与别离、荣辱与兴衰的穿越之旅;《碾压甲骨的车轮》以晚清罗振玉所藏甲骨失散为引,围绕一桩迷雾重重的失踪案,探寻人类心灵世界的烛火微光——这是三场游历于现实和历史双重空间的历险,而读者最终将收获来自忠诚、无私、良善之人的抚慰与勇气。

作家迟子建近照。 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不同于《伪满洲国》超过千页篇幅的鸿篇巨制,也不同于《额尔古纳河右岸》《白雪乌鸦》《群山之巅》《烟火漫卷》等常规篇幅的长篇小说,迟子建近三年来的创作集中于中短篇。她曾说,“好听的故事,似乎总是短的,这经验是从童年得来的。在北极村的长夜里,外祖母讲给我的故事,往往十来分钟就是一个。”

  关于体裁的变化,她也在后记中说:“因为工作岗位变化,写作时间刹那间变得碎片化,一度让我非常焦虑。以往我可以心无旁骛驰骋于小说中,现实世界反而像虚构的;而现在我被结结实实打回现实,夜里连梦都少了,只能见缝插针进入文学天地。”“既然难有从容的时间经营长篇,我便尝试用中短篇来演绎这些故事。”

  对于一位从事文学创作40年、对自己要求极高的作家而言,把一部作品写“短”往往更难:这背后是故事结构的调整、叙述语言的精炼乃至创作习惯的重塑。在创作开篇之作《喝汤的声音》时,迟子建“写的时候不停地捶打和挤压它,不断地‘收’,让一条河瘦身为溪”。同样来自东北的青年作家班宇高度评价这部经历了“捶打”与“挤压”的作品,他认为:“这篇小说完成了一次非常完美的实践,在许多方面都做到了一种平衡,衔接顺畅,也将一个更为庞大的事物的轮廓勾勒出来。”

  文学界以各种奖项来热烈回应迟子建的新作:《喝汤的声音》荣获首届高晓声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白釉黑花罐与碑桥》荣获第五届《钟山》文学奖·中短篇小说奖,三部作品均入选收获文学榜在内的多个重磅文学榜单。(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