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19:24:14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网 上海3月22日电(记者 陈静)结核病,俗称“痨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第29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将至,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主任沙巍教授22日接受 中新网 记者采访时表示,肺结核已不再是令人惊惧的“传染的绝症”,病因明确、可防可治,且治愈率不断提升。
在结核病中,耐药结核病是中国结核病防控的一个难点。患者感染的结核杆菌对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抗结核药物产生了耐药性,称为耐药肺结核。当对结核病治疗一线药物中两个最有效药物——异烟肼和利福平同时耐药时,则被称为耐多药肺结核。
“部分耐药结核的产生是因为结核病患者治疗不规范。比如:患者没有完成全程治疗、不规律治疗、治疗方案不恰当、药物质量差等原因,从而对抗结核药物产生了耐药性。”沙巍教授指出,“有一些患者在耐药结核病高流行地区居住过,或者接触过确诊耐药肺结核的患者,直接感染了具有耐药性的结核杆菌,在初诊时也有可能被诊断为耐药肺结核。”
沙巍教授解释,耐药结核病的治愈率相对一般结核病要低得多;肺结核病人在没有得到有效治疗之前,都是传染源,因为耐药结核病病人传播的是耐药结核杆菌,危害比普通的结核病病人要大。
“对于耐药肺结核、特别是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来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关键。”沙巍教授表示,“分子检测等新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可以帮助患者在一天之内完成耐药性诊断,诊断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在患者确诊耐多药肺结核后,需要尽早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才能避免反复发作和传染,控制疾病发展,早治疗、早治愈、早获益。”
“我们可以从日常中做好肺结核的预防工作,积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勤通风、作息规律。”沙巍教授强调,“如果咳嗽持续时间超过两周,尤其伴有咳痰、咳痰带有血丝、以及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或者体重明显下降的时候,就要考虑肺结核的可能性,尽早就医进行详细的结核病筛查,避免疾病的恶化和传播。”
这位专家表示:“肺结核患者还可能会出现低热、乏力、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症状。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吐痰时,结核杆菌会通过空气传播。”
她告诉记者,结核病是有高危人群的,免疫低下人群(包括有基础疾病的,或者是需要服用免疫制剂的人)、老年人,营养不良者,糖尿病患者人群亦比较容易得结核病,这些患者建议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
据悉,今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如何避免出现耐药结核病?沙巍教授指出,首先要加强病人教育,普及结核病的知识,让他们认识到长期规范治疗的重要性,不要以为症状好了病就好了;要去推动结核领域药物和治疗方案创新,以大大缩短疗程。她透露:“目前我们也在做相关的临床研究。”(完) 【编辑:付子豪】